
所謂的「舊文化式原型」是指第七代的文化式婦女原型版,而「新文化式原型」則是第八代,因為舊文化式原型版在打版上相對簡單,所以阿坎也做一個舊版文化式的教學給大家參考。如想學習新文化式原型版請參考 新文化式女子上衣原型打版教學。
打版工具
打版請用自動鉛筆及橡皮擦方便修改,除此之外需要以下幾種打版尺:

- 方格尺:請使用公分刻度,長度 50 公分以上比較好用
- L 尺:方便用來畫直角
- 火腿尺:用來畫領圍、袖襱等弧度
打版所需尺寸
上衣原型所需要的尺寸為胸圍、腰圍及背長,請參考 量身方式 並正確量身。
打版步驟
- 以下單位未標出者,皆以公分(cm)計算。
- 公式中的B=胸圍、W=腰圍,請依照自身實際尺寸計算進行打版。
打版前可先開啟 超好用公式計算機 在新的分頁,輸入胸圍和腰圍尺寸,就會幫你把以下公式都算好,可以邊打版邊對照著看唷!
- 紅:先畫出 高=背長,寬=B/2+5 的矩形,矩形的左邊垂直線為後中心(CB),右邊垂直線為前中心(CF),底部水平線為腰圍線(WL)
- 藍:自 Ⓐ 點向下取 B/6+7,畫水平線段與 WL 同寬,為胸圍線(BL)
- 綠:BL 線上自後中心 CB 向右取 B/6+4.5,向上畫垂直線為背寬線
- 黃:BL 線上自前中心 CF 向左取 B/6+3,向上畫垂直線為胸寬線
- 紫:底線中點向上畫垂直線至 BL
- 補充說明 - B/2+5 意思是胸圍的一半再加 5cm,等於胸圍一整圈的鬆份為 10cm,新文化式則是 B/2+6,也就是胸圍鬆份為 12cm。
- 紅:自 Ⓐ 點取後領寬 B/20+2.9=⦿,分三等分,量出一等分長度為 ●,垂直向上取 ●
- 藍:連成後領圍弧線
- 綠:背寬線向下取 ●,再向右取 2,連接後領圍,為後肩線,量出長度為 ★
- 黃:前領寬=⦿-0.2,前領深=⦿+1,畫出對角線
- 粉:將前領寬分兩等分,量出一等分長度為 △, 自 Ⓑ 點沿對角線取 △-0.3,自前領寬往下 0.5,連成前領圍弧線
- 紫:自 Ⓒ 點往下取兩個 ● 長度,向左畫出水平線,自前領側頸點在水平線上量出 ★-1.8 的長度,此為前肩線
👇點圖看前肩線畫法
- 補充說明 - 前肩線為後肩線減掉 1.8cm,這裡的 1.8cm 代表肩褶寬度,是個固定值,不像新文化式的肩褶是由公式 B/32-0.8 計算而來。
- 紅:自後肩點,與肩線成垂直畫一弧線至 Ⓓ-Ⓔ 中點
- 藍:Ⓔ 至 SS 分二等分,取一等分長度為 ▲,自 Ⓔ 點畫 45⁰ 線取 ▲+0.5,連成弧線
- 綠:自前肩點,與肩線成垂直畫一弧線至 Ⓕ-Ⓖ 中點
- 黃:自 Ⓖ 點畫 45⁰ 線取 ▲,連成弧線
- 紅:胸寬取中點向左 0.7 往下畫垂直線
- 藍:在 WL 上自 CF 向下取 △ (前領寬的1/2),再往左畫水平線至紅線
- 綠:在 WL 上自中點向左取 2 連接 Ⓗ 點,為脇邊線(SS)
- 黃:連接藍線和綠線完成前片下襬
- 紅:自 Ⓐ 向下取 8 ,畫水平線至後袖襱
- 藍:背寬線取中點畫垂直線交於後肩線及 WL
- 黃:間隔 1.2 及 1.8 各畫一條線至 Ⓘ 點,為肩褶
- 補充說明 - 請注意只有灰色斜線區域為肩褶範圍,有同學會錯把藍線當肩褶的一邊,造成肩線過窄。
- 紅:在 WL 上自 CB 量出 w/4+1.5-1 的長度,然後再量出至 SS 的長度為 a,此為後腰褶寬
- 藍:在 WL 上自背寬中點往上取 2,為褶尖點,以垂直線為中心左右均分取長度 a,畫出後腰褶
- 綠:BP 線在前下襬往右取 1.5,連接 BP 點,此為前腰褶的一邊
- 黃:前下襬自 CF 量出 w/4+1.5+1 的長度,然後再量出至 SS 的長度為 b,此為前腰褶寬
- 粉:自綠線取 b 長度,連接 BP 點形成前腰褶
- 補充說明 -
- w/4+1.5 的 1.5cm 為腰圍鬆量,一整圈的鬆量就是 1.5x4=6cm,這個是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調整的,如果想要寬鬆一點可以取 w/4+2,那麼鬆量會變成 8cm。
- 公式後面的 -1 或 +1 為腰圍的前後差,因為前腰有肚子較後腰來得寬,所以前腰圍 +1 後腰圍 -1。
完成圖
其實肩褶和腰褶的畫法沒有一定,阿坎是參考網路上和之前在實踐上課的筆記整理出來的,如果跟你查到的畫法不一樣可以選擇性參考喔!
這裡還是沒有畫出胸褶,因為胸褶已經隱藏在前片下襬的斜度中,在打版時會利用前後片的脇邊差或是褶子轉移來做出胸褶,這個以後再找時間詳細說明。
如果要畫原型袖請看 這篇文章
本站也提供客製化舊文化原型版服務,可快速製作任何尺寸的原型版,省去繁鎖的公式計算,請點擊以下按鈕選購:
舊文化式女子上衣原型版
老師請問身材比較胖的也是這樣畫嗎
謝謝老師
只要將妳的尺寸帶入公式畫出來的就是妳的原型版喔!